公墓管理数字化的隐私保护,需遵循 “最小必要收集 + 全流程加密 + 权限分级管控” 原则,重点保护逝者及家属的敏感信息,同时符合数据安全相关法规。
一、核心保护的隐私数据范围
逝者敏感信息:身份证号、生前联系方式、病史、亲属关系等非公开信息。
家属隐私信息:联系人姓名、电话、住址、支付记录、祭扫行程等个人信息。
衍生数据:祭扫行为数据、位置信息、亲属关联图谱等可识别个人的间接数据。
二、数字化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点
数据收集环节:过度采集非必要信息,或未明确告知家属信息使用范围。
存储传输环节:系统安全漏洞导致数据泄露,或传输过程中未加密。
使用共享环节:数据被用于公墓管理以外的用途,或未经授权向第三方提供。
注销归档环节:逝者信息未按规定留存或销毁,长期暴露隐私风险。
三、隐私保护的核心措施
技术层面:采用加密存储、脱敏处理(如隐藏身份证部分字段)、访问日志追溯等技术。
管理层面:明确数据权限分级(如普通管理员无权查看完整家属电话),定期开展安全审计。
合规层面:制定隐私政策并公示,获取家属明确授权,符合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等法规要求。